青年服务国家|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实践团赴昌平辛庄村开展调研

       为引领青年学子更好地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我校组织学生实践团的成员们奔赴祖国各地,结合当地社会需求,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在知行结合的实践课堂中贡献青年力量、厚植爱国情怀。中国科学院大学团委特推出“青年服务国家”专栏报道,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的实践风采吧! 

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探索城乡融合发展路径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实践团

于2025年6月至7月

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辛庄村开展社会实践

团队围绕基层治理、生态农业、乡村创客主题

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

为乡村发展建言献策

在实践中书写青春担当

1  扎根基层治理,感知乡村脉动

1

      6月16日,实践团抵达辛庄村后,与村党支部书进行座谈。书记介绍,辛庄村自2016年起推行“两桶两箱分类法”,成为北京市农村垃圾分类示范村。团队随后参观党群服务中心,通过村史馆展板了解到,辛庄村的转型历程中,基层党组织发挥了关键作用——不仅引入以自然教育为理念的向上学校等教育机构,更以“无废村庄”建设为抓手,推动村容村貌全面升级。

23

2  解码草莓产业,探索生态经济

4

      7月8日,实践团深入草莓种植基地,与三位种植户进行面对面访谈。数据显示,辛庄村现有温室大棚518栋,草莓年产值达1742.86万元,但种植户普遍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智能设备维护成本高;二是技术迭代压力大;三是品牌溢价不足;四是草莓种植仍以村民个体户小范围种植为主,产业化、规模化程度低。

3  对话乡村创客,激发创新动能

       7月9日,实践团在辛庄文化市集开展创业调研。辛庄村聚集了86家创客,涵盖多元业态。在“彩虹天使咖啡屋”,主理人张女士分享了她从城市白领转型为乡村创业者的故事。”在“礼物手工坊”,陶艺师李老师展示了将草莓元素融入茶具设计的创意。团队发现,创客群体普遍希望政府能进一步优化宅基地流转政策,同时加强对“新农人”的电商培训。

 微信图片 20251101133532 90 31

      对此,实践团提出建立“高校-乡村”人才对接平台,助力创客将文化创意转化为经济价值。

 

此次辛庄参观之行让团队收获的

不仅是对乡村振兴的认知、对实践能力的锤炼

更是一份“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责任觉醒

这既是社会实践的核心价值

也是青年成长的重要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