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特别奖专题报道 | 李源—点土成“金”,变废为宝

编者按

     “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以下简称“院长特别奖”)是中国科学院对在学研究生的最高奖励。获此殊荣的研究生应学业优异,在学期间取得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或在理论上有较重要的创新和发展,或在技术上有较大的突破并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或在其他方面做出重要贡献。2023年度,中国科学院共评选出院长特别奖80名,其中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籍的研究生60名。本专栏,请跟随小编一起解读院长特别奖获得者的“科研秘籍”吧!

     李源,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2020级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单位为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岩土所),博导为刘磊研究员。硕博连读期间依托海环中心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有机污染土体多场多相流热蒸驱替试验系统),致力于热修复过程污染土多相介质作用机理、模拟试验系统及修复方法研究。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3篇(1 区12篇)、EI收录论文1篇,授权美国和中国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奖”“国家留学基金委赴英国联合培养奖学金”“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毕业生”“中国科学院大学三好学生标兵”“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和“国际会议最佳口头报告奖”等荣誉。现主持香港理工大学PolyU Distinguished Postdoctoral Fellowship基金1项。

瞄定目标 咬定青山不放松

     “身为国家人,肩扛国家责,为解决挥发性有机污染土的低碳修复攻坚克难。”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以及固废防治法等国策的实施,污染土低碳修复及资源化已成为生态环境领域的热点和难题,特别是挥发性有机污染土存在界面力学机理认知不清、模拟试验系统缺乏以及低碳修复方式不成熟等瓶颈。在团队学术带头人薛强研究员的部署和指导下,李源坚持以解决这些瓶颈问题作为科研攻关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零开始,在团队老师的指导下,从搭建试验平台、研制新型试验设备到开展一系列的宏微观分析试验,脚踏实地,日积月累,形成了一系列污染土界面理论和修复方法方面的研究成果。

笃行实干 一寸光阴不可轻

        “刚入学时,毫无科研经验,完全不知道应该怎么搞科研,能看到的只有课题组老师们忙碌的身影,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周末和节假日无休。”闷着头,弯下腰,这是李源日常科研中最频繁的一个场景。他内心最朴素的想法就是向各位老师看齐,以实验室、办公室为家,脚踏实地,不懈奋斗。在学期间,他在导师们的指导下,潜心于试验方法和理论研究,取得了多项科技成果:整合了宏微观测试表征手段,初步探明了土骨架-污染物界面赋存行为,建立了基于污染土电位变化的污染浓度表征模型,优化了热蒸驱替过程模拟试验,并基于热修复后土体再利用性开发了修复可持续评价概念模型。该系列成果发表在行业顶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等权威学报。

服务社会,绝知此事要躬行

     “努力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做生态环保科普宣讲志愿者达人。”

      李源积极参与武汉分院和岩土所举办的各类科普活动,宣讲对象包括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中小学生等,将海环中心团队的科研成果以科普的语言向大众进行宣传,努力让实验室成果“走出去”,以期提高大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同时,李源也积极参与团队承担的院地合作项目,进一步深化了科研成果在污染土修复领域的应用和转化,深入工程一线开展现场取样、方案试配和工程示范等团队协助工作,相关成果在江苏、天津和河北等多个典型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中进行了应用,不仅节省了修复成本,同时也显著提高了修复效率。

坚定信念 矢志不渝攀高峰

      李源表示自己的科研之路非常幸运,“我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国科大和岩土所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岩土所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层面对科研平台的改善,为同学们创造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和仪器平台条件,这些条件在全国范围兄弟单位和同行高校也是令人非常羡慕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海环中心环境土力学室的老师们热忱耐心,诲人不倦,我不仅获得了科研方法的熏陶,还得到了强大的内生力,这将使我终生受用。团队里自由的科研氛围,让我可以心无旁骛的开展科学研究。“团队带头人薛强研究员牵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科研项目为我的试验、学习和交流提供了可贵的支撑,我可以在本领域内做一些前沿科学研究,为努力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尽微薄之力。”李源这样说道。同时,李源也特别感谢导师刘磊研究员的教诲,老师凡事身体力行的精神一直感染着他,“刘老师在疫情期间也不忘和我讨论前期试验的总结,以及后续的试验计划,经常一针见血的指出目前存在的短板和未来任务中的难点,讨论经常持续到深夜。不仅让我学会了如何做学问,也学会了如何做人。”

      李源积极申请国家发布的公派联合培养项目,于2022年赴英国卡迪夫大学工程学院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Hywel Thomas团队学习,开展土骨架-污染物界面力学机理研究,为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目前,李源已经在香港理工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并获得了第一个由他自己牵头的科研项目——香港理工大学杰出博士后基金,主要致力于固体废弃物衍生纳米功能性材料开发及其在交通基础设施碳捕捉方面的研究,愿他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产出更丰富、更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为我国的生态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