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国科大,共筑科学梦——我与校长面对面

点击查看原图

丁仲礼、席南华、郭正堂与学生面对面

点击查看原图

本科生提问

点击查看原图

研究生提问

点击查看原图

“微信墙”提问

12月15日晚7点,国科大校长丁仲礼院士、副校长席南华院士、副校长郭正堂院士与2014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相聚礼堂,共同迎来了 “心系国科大,共筑科学梦——我与校长面对面”活动。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团委主办、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会承办。活动对同学们近期关注的话题,例如如何尽快投入到科研中、如何转换学习习惯、如何与导师打交道等生活和学习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丁仲礼校长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耐心讲解,之后又对现场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并鼓励大家以主人翁精神,为国科大的发展建言献策。

交流会开始后,丁仲礼首先针对本科生在大学生活和学习方面提出了六点建议。第一,他希望本科生要适应新的生活和新的人生起点,要有远大的志向。由高中进入大学,不能再是简单的“考上大学”这种单纯的想法,需要重新定位,设置新的目标。第二,本科生需要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离开家乡,远离了家长,大家的生活能力需要加强”,丁仲礼恳切地说。他指出,大学生活要有规律,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培养兄弟情义。他以自己大学的经历为例,告诉同学们大学同学的情谊是人生最美好的,他至今仍然记得自己的大学,和老同学在一起时是最放松的时刻。第三点,要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方式。他指出,大学课堂不同于高中课堂。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大约只有学科知识的30%,主要是讲框架和概念,需要同学们在课余时间练习及合作学习的占70%。因此,本科生必须要具备强大的自学能力。他总结道:“自学能力强,科研才能做得好”。第四,丁仲礼介绍了国科大本科生培养的三阶段模式。第一个阶段是基础课学习。国科大公共基础课的学分占到绝大多数。他告诉同学们,数理基础好的人研究也会做的好,必须学好语言、数学、物理、计算机等。此外语言表达能力和英语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读写文章方面。他指出,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有必要多读书。在第一个阶段,不要着急于专业课的学习。第二个阶段是才进行专业课学习。国科大的专业课学习强调覆盖面广,在大范围下学习本专业的内容,形成专业思想。第三个阶段是学习专业方向课,结合以后的兴趣和专业方向进行学习,选择相应的老师。经过详细的学习与探究,最后写成论文发表。第五点,要适应挫折和烦恼。丁仲礼举了最近期中考试的例子。他勉励同学们不要气馁,认真学习。此外他强调,学校会尽全力帮助同学们学习,学校计划对数理类的课程进行分级学习,提高学习效率。除此,也鼓励同学之间相互学习。最后一点,适应老师和导师。他指出,授课老师各有特色,任务很繁重,时间紧张,不能讲的面面俱到,这时同学们要学会适应不同老师的节奏。丁仲礼建议大家主动联系导师,周末节假日多问候导师。“没有一个老师不爱学生”他说到。

讲完对本科生的建议,丁仲礼继续对研究生提出了相应的六点建议。他首先指出,研究生阶段最重要的就是要适应如何做研究。研究生与本科生的主要差距在于本科生需要注重打基础,而研究生则需要深入研究。第一点,选题很关键。要学会选择“好题目”。他指出好题目的特点,要有很多创新点,并且能着眼于未来。因此研究生选题一定要“挑剔”,在自己有一定功底的情况下,题目最好自己选。第二点,研究生要尽快走向本领域的前沿。这就要求研究生在平时上课之外一定要多阅读文献,多听讲座,理解本领域前沿问题。第三点,逐渐形成本领域思考问题的逻辑框架。这有利于多种信息的消化吸收。第四点,培养历史感。研究生要全面了解自己领域的过去和现在的状况,以及本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历史感,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领域。第五点,研究生要心无旁骛。“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他引用论语中的话希望研究生在这三年中多多投入精力到自己的科研工作中,争取早日成为本领域内的专家。最后一点,同本科生一样,研究生也需要适应老师。研究生经常抱怨自己被视为“劳动力”,但是作为学生有必要主动帮助导师分担一些工作,研究生要有忍耐性。

随后,校长们对同学们的现场提问和微信问题进行了解答。同学们就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育政策问题、学习问题、学习压力的缓解、科研与应用、前沿研究与实用技术、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图书馆以及校车等等提出问题和看法,涵盖了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方面。整个过程中三位校长妙语连珠,回答得言简意赅,引得同学们掌声不断。例如有同学提出自己现在的学习和研究对以后的就业有何作用,丁仲礼则指出,“大丈夫何患无妻”,在国科大走出来的学生,完全不必担心就业的问题。

经过进两个小时的讲解和问答,本次活动圆满结束。同学们意犹未尽,似乎还有很多问题和建议。丁仲礼鼓励同学们对学校建设多提建议,尽快适应国科大的生活和学习,共同把国科大建设地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