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戚发轫演讲
|
12月16日下午,研究生院“十二五”研究生青年发展系列活动之“航空航天产业专场”主题论坛在中关村教学楼成功举行。神舟飞船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戚发轫作为嘉宾之一参加了本次活动,并做了精彩报告。
戚发轫带同学们一起回顾了中国航空航天的发展史。他提醒大家到目前为止我们仅仅取得了进入太空的能力,而且进入太空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如何利用好太空资源才是目前面临的重大挑战,太空中丰富的轨道资源、环境资源和物质资源是未来航空发展的重要目标。在2020年,中国要实现建立航天实验室的伟大目标就要实现四个技术突破,即航天员出舱活动、航天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补加技术以及再生式生命保障技术。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已经解决了航天员出舱活动的技术难题。前不久的神州八号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实现了航天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的突破。航天员在太空需要进行各种活动,空间实验室的设备也需要更换,这就需要一个货运飞船提供资源的补加。为减少由于“补加”带来的庞大的经济开支,就要求攻克再生式生命保障技术,将用过的水再生净化、重复使用,并利用电解生产氧气,保障航天员在空间实验室的生活。“只有把这四个技术突破后,我们才有可能建立空间站”,他强调,空间站的核心舱、两个实验舱预计分别达到20吨,再加上一个飞船、货运飞船,就组成了一个最小的空间实验室,能让包括科学家在内的几个航天员在其中长期工作。讲到这里,他还鼓励在场的同学们,争取将来到空间站做自己的科学研究。
戚发轫给现在的青年科学工作者提出了四点殷切希望。第一,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要想进行深入的研究,就要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做研究一定要有耐心,要沉稳。任何科学研究都是长期的、艰苦的过程。第二,要立足于岗位,任何岗位都能做出杰出的成果。他说,自己的专攻方向是根据国家发展航空航天的需要改变的,而当代的青年人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研究方向,就更容易做出成绩了。第三,要具有团队精神。任何一项工作都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就能够完成的。所以,在研究中一定要具有团队精神。中国航天事业的任何一次突破都是整个航空航天团队的共同努力。第四,热爱祖国。常言道“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只有真正的爱国者,才能够真正的无私奉献。爱国是一种动力。
“厚积薄发,勇于攀登”是戚发轫赠送给同学们的勉励之言,他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他严谨的科学态度、谦恭的为人准则深深的打动着现场每一位同学。相信这些未来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也一定会牢记戚发轫的教诲,在未来的工作中勤勉刻苦,为中国的科学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