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服务国家 | 战略咨询院社会实践团赴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灵山自然风景区开展社会实践

编者按: 为引领青年学子更好地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我校组织学生实践团的成员们奔赴祖国各地,结合当地社会需求,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在知行结合的实践课堂中贡献青年力量、厚植爱国情怀。中国科学院大学团委特推出“青年服务国家”专栏报道,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的实践风采吧!

    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京西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主要保护暖温带华北石质山地次生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及珍稀保护动物及其种群,是超大城市建设自然保护地的典范。灵山自然风景区毗邻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气候宜人、风景秀丽,一度成为京冀地区最受欢迎的自然类景区之一。2016年,由于持续的高强度人类活动导致灵山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北京市门头沟区政府决定关停灵山景区,停止旅游活动。

                                           


                                            

    近年来,随着生态游憩理念普及和社交平台助推,灵山景区热度再起。大量游客绕道或翻越围栏进入仍处于生态管控期的景区,开展自发性旅游活动。在生态保护、市民游憩与社区发展等多重诉求相互交织,灵山治理正面临复杂博弈。

 

                                              


                                             


                                             

    2024年8-10月,战略咨询院社会调查团队多次前往灵山景区及其入口社区开展调实地调研。团队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和现场观察等方法,系统考察了灵山景区关停对当地民宿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了经营主体的应对策略及其影响因素,并从政策协同角度提出了缓解多方利益冲突、促进区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议。

                                           


                                           

    在此基础上,2025年7-8月,实践团队进一步走进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围绕“超大城市自然保护地建立对社区生计的影响”开展深度调研。相较于前一阶段的研究,本次实践的对象从单一景区拓展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研究视角也从民宿产业发展延伸至整体社区生计。

 

                                          

    基于调研,团队提出以下针对性建议:以百花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申报为契机,强化生态精细化管控,推行灵山等标志性景区轮休、建设生态栈道分流、实行季节性开放策略;加强区域协同,与河北省毗邻县区统一管控要求、联合巡护、推动景区共管并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推动区域社区民宿等旅游产业由增量发展向存量优化转型。

 

                                          


                                          


                                          


                                          

    研究成果得到了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以及百花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申报支撑项目组的充分肯定。相关成果已被纳入百花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申报材料和保护区未来十年管理计划的编制中,为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