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引领青年学子更好地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我校组织学生实践团的成员们奔赴祖国各地,结合当地社会需求,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在知行结合的实践课堂中贡献青年力量、厚植爱国情怀。中国科学院大学团委特推出“青年服务国家”专栏报道,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的实践风采吧!
为感知时代脉搏,紧跟社会前沿,提升青年“知中国,服务中国”的理想信念,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围绕 “人工智能产业园区创新生态” 主题,开启了一场为期两周走进京沪两地的实践调研
在北京,团队走访了 4 类代表性园区:中国技术交易大厦的转型困境让我们看到传统园区的硬件瓶颈与定位难题,队员们逐楼层记录企业类型,甚至实地探查周边 100 米配套设施;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创新活力让人眼前一亮,大家体验 “创业会客厅” 小程序、旁听 AI 项目讨论,还与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到党建是如何助力中小企业在创新发展中发挥的引领作用;智慧港湾的高端硬件与待解的集聚难题形成对比,队员与园区工作人员探讨差异化发展路径问题;而清华科技园的产学研融合最让人印象深刻。
上海篇
上海调研同样充实。在上海交大,队员们全程观摩第 23 届中国 MBA 创业大赛,15 个 AI 项目涵盖医疗、制造等领域,一方面了解到上海市政府对人工智能产业项目的精细化支持,另一方面在与创业团队的交谈过程中感受了在AI创业赛道的热情;在“模速空间” 社区里,从 150 种语言互译的翻译器到无弦吉他,大家逐一体验 AI 产品,还与园区运营者深入交流产业与商业构建逻辑;张江人工智能岛的大企业引领模式独具特色。
走访百度飞桨楼、红杉孵化中心,倾听中小企业与巨头的协同故事;百度飞桨上海中心的技术展示更让队员们震撼,体育 AI、文旅 AI 的应用案例,让大家直观感受到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产业的力量。
走出课堂、走进产业,不仅拓展了同学们对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和创新趋势的认知,也更加坚定了他们将管理理论与行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向,努力提升创新与实践能力,为将来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