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FT-UCASer为国科大学子出国访学“服务护航”

编者按

  为提高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的科研软素质和科研能力,国科大校团委和校学生会于2017年10月积极发起了FT-UCASer(Free Talking among UCASer)系列活动,希望借此提高研究生跨学科交流的主动性,并从不同领域中获得学习和工作的灵感。师生聚在一起的非正式讨论会激发出很多新想法,思维的碰撞会令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有所收获。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团委主办、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会和中国科学院大学IEEE学生分会承办的第四期FT-UCASer非正式研讨活动于4月15日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举办。本次研讨会邀请了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的王亮研究员和孟高峰副研究员。两位老师同来自11所不同高校及研究所的20多位本、硕、博士生在自动化所咖啡厅一同畅谈关于“出国”的那些事。

  与前三期Free Talking不同的是,以主持人对两位主讲人的访谈作为特别开场。在问题整理阶段,针对同学们对留学的看法、如何申请以及如何选择等问题,将收集的问题分成了探索、实施准备和走出国门三类,并由主持人代表大家向两位老师提问。

 孟高峰(左)与王亮(右)

  两位老师首先针对同学们是否要选择出国以及出国的方式做了详细的回答,两位老师均认为,出国对于丰富阅历、开阔眼界、转换思维提升科研水平有很大帮助。而出国方式是多样的,同学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出去看一看、学一学。

  特别对同学们该如何制定出国规划给出了建议。以硕博连读为例,在第四年应该是比较好的出国时间,因为这个阶段对自己研究的领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专业基础,且大部分学习任务基本完成,可能只是缺少一段工作经历或缺少一个想法。最重要的是,英语水平务必要达标,这是出国留学硬性的要求。

  关于在国外生活习惯上的担忧,王亮谈到,在国外生活可能遇到的最大问题可能就是语言和饮食,不过语言问题会随着外部环境的适应和大量练习而克服。对于外国餐食,如不习惯,可以自己动手做。

王亮分享在法国的经历

  最后,两位老师对在场的同学们讲到,如果有机会,大家应该出去看一看,但是一定要严格地要求自己,利用好这个机会,好好地提升自己,无论是科研能力还是个人素质,将收获最大化。

孟高峰回答同学们的问题

                                                                                   合影 

相关介绍:

  王亮曾于2004-2010年在英国和澳大利亚进行科研与教学工作,由于其长期在海外工作,有着丰富的阅历和生活经验,现任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孟高峰在2015年和2016年分别在荷兰和美国进行访学,对研究生是否要出国发展以及如何适应国外的科研生活等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